城市:
成考系统:

关注公众号

服务时间08:00-24:00

微信公众号

考生交流群

免费课程/题库

微信扫一扫

关闭
所在位置:浙江成考网 > 复习资料 > 专升本 > 2018年浙江成人高考专升本通关资料之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一)
浙江成考网上报名入口

2018年浙江成人高考专升本通关资料之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一)

签到领取培训券,免费领取各类提升课程
2018-10-17 18:07:14 来源: 其它
作者:马老师

  距离成人高考还有几天的时间,为了让大家更好的通过考试,浙江成考网(http://www.zjckw.org/)为大家整理了成人高考备考资料之浙江成人高考专升本通关资料政治常用备考资料含详解,考生争取在最后的这段时间突破瓶颈。

  一、哲学一般知识(第一章)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5.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

  6.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7.唯物主义是指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思维(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或反映

  哲学的派别(即物质在先,意识在后)

  8. 唯心主义是指主张思维(意识)第一性, 物质(存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或反映

  哲学的派别(即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9.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10.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1.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2. “存在就是被感知”;陆九渊: “吾心便是宇宙”;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古希腊柏拉图:“理念世界”;中国朱熹:“理在事先”;德国黑格尔:“绝对精神”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16.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17.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19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0. 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全面;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否认矛盾、片面

  21.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后者以唯心主义为基础

  22.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要依赖自然科学的成果,这说明: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24.在世界是否的统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25. 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26.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27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二、唯物论(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1. ①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具体实物(如金、木、水、火、土、气(看的见,摸的着));

  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原子; ③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 设想没有物质在运动:唯心主义;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否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二元论观点

  4.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5.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7.唯心主义时空观的根本缺陷是:否认时空同运动着的物质的联系

  8.时间:持续性、顺序性、一维性;空间:伸张性、广延性、三维性

  9. 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劳动

  10. 从产生上说,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1.从本质上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12、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唯心主义: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1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4、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15、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意识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17.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18.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

  19.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0. 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是指:后者能否反映前者的问题

  21. 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上,辩证唯物主义的主张是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22.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3. 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4. 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三、辩证法(第三章)

  1. 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3. 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务。

  4. 否认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观点是形而上学观点

  5. 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7.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8.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或状态

  9.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10.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11.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2.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由 :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

  13. 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是:对抗和非对抗

  1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5.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16.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17.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

  19.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20.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21.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22. 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2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24.割裂量变和质变统一会导致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

  致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25. 因果联系所提示的是: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26.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27.所谓本质,就是事物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

  28.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29.必然性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

  30.可能性是指: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31.抽象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

  32.事物的本质是: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33.典型的俗语体现的哲学道理

  (1)形而上学: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主观唯心主义:万物皆备于我;存在就是被感知;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物是感觉的复合;天下无心外之物;

  (3)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天、上帝、理念、绝对精神、道、理)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例如: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4)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大就无所谓小,没有高就无所谓低;没有长就无所谓短;

  (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搞试点,推广经验。借鉴„„的经验,典型示范,号召;不照抄照搬,生搬硬套,解剖麻雀,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等。

  (6)质量互变规律: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阶段,步骤,结构调整,循序渐进,防微杜渐,适度、火候、分寸,尺度等,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5)不同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原理:因地(时)制宜,因人而异,特色,根据„„的特点,针对,量身定做,独特,根据当地当时实际等

  (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7)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8)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灭;(9)时间的不可逆性: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四、认识论(第四章)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2.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3.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4.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5.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6.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7.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9.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

  10.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社会实践

  11.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所有唯物主义者

  12.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 13. 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14.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15.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

  16.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1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第二次飞跃的是

  从认识到实践

  18.事物发展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歪曲地表现本质

  19.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20.真理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

  21.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真理具有:客观性

  22.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23.真理多元论错误的实质在于: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24.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25. 客观真理是指:正确认识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2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27.绝对真理是指:它的客观性

  28.相对真理的含义是指: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

  29.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0.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3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32.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它: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五、历史唯物主义(第五、六章)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 4. “社会历史是由天才的英雄人物活动的结果。”这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5.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6. 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贡献的是:唯物史观

  7.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8. 下列不正确的是:无产阶级领袖是历史的主人

  9.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10.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属于对立阶级之间:经济利益的对立

  11.划分阶级的依据是:经济地位

  1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3.社会政治结构核心是:国家政权

  14. 文化最主要的功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15.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6.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17.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8.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9.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20.生产力范畴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1.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水平

  22. 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教育、管理

  23. 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受:社会物质关系决定的

  24. 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25. 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26. 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所有制关系

  27.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8.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9.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0.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所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31.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32.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33. 上层建筑的两个方面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34. 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35. 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下列错误的是: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6. 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斗争

  37.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38. 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39. 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0 .社会形态演化的次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及共产主义

  社会

  41. 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明:

  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42. 关于社会发展道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即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考生如果想获取更多关于浙江成人高考的相关资讯,如成人高考报名时间、考试时间、报考条件、备考知识、相关新闻等,敬请关注浙江成考网(http://www.zjckw.org/)。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成人高考院校专业指导专属提升方案

获取方案 OR 点我咨询 点我关注 点我加群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其它
本文关键词:
本文地址:http://www.zjckw.org/show-416-4317-1.html

浙江成考网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429504262@qq.com

上一篇: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考试大纲

下一篇:2018年浙江成人高考专升本通关资料之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二)【浙江成考网独家资料】

课程相关图片

2022年成考VIP直播班

讲师:韩老师、黄老师、彭老师、杨老师、郭老师

特色:名师辅导3阶段系统教学,4项纸质版配套资料赠送,实力考证

立即报名 班级详情>>
新用户注册即送500培训券。 注:1积分=1培训券 立即注册
培训券
课程名称 课程 讲师 查看课程
2023年成考考前一个月备考规划(下) 陈文老师 36课时 查看详情
2023年成考考前一个月备考规划(上) 陈文老师 36课时 查看详情
2022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情分析 36课时 查看详情
2022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考情分析 孙老师 36课时 查看详情
2022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考情分析(2) 36课时 查看详情
2022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考情分析(1) 36课时 查看详情
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情分析 张老师 36课时 查看详情
课程相关图片

2022年成考VIP直播班

讲师:韩老师、黄老师、彭老师、杨老师、郭老师

特色:名师辅导3阶段系统教学,4项纸质版配套资料赠送,实力考证

立即报名 班级详情>>
新用户注册即送500培训券。 注:1积分=1培训券 立即注册
培训券
课程名称 课程 讲师 查看课程
高起专VIP直播班 蒋老师 36课时 查看详情
专升本VIP直播班(教育类) 蒋老师 36课时 查看详情
专升本VIP直播班(文史类) 蒋老师 36课时 查看详情
专升本VIP直播班(经管类、理工类) 蒋老师 36课时 查看详情
专升本VIP直播班 蒋老师 36课时 查看详情
成人高考VIP辅导班 蒋老师 36课时 查看详情
专升本VIP直播班(艺术类) 蒋老师 36课时 查看详情

优质老师授课

专业教学体系

高性价比课程

7天保障畅学无忧

浙江成考网选课中心

【成考课程学习中心】

在线模拟答题 我的课程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免费领取说明

1、培训券可兑换一门视频课程。

2、下载注册APP即可获得400培训券,签到、发帖讨论也可获取培训券。

3、鼓励学习,在线学习也可积累培训券。

4、兑换的课程与购买的为相同课程。

5、课程可在APP或者小程序进行学习。

浙江成人高考提升便捷服务

【2025年浙江成人高考】

距2025浙江成考考试时间预计:还有

10/18/2025

浙江成考预报名入口 浙江成绩查询入口

【请各位考生提前备考】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